閃電小費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為什麼比特幣不是龐氏騙局?(Why Bitcoin is Not a Ponzi Scheme)

 原始文章出處:https://www.swanbitcoin.com/why-bitcoin-is-not-a-ponzi-scheme-point-by-point


我見過的針對比特幣的擔憂之一是聲稱這是一個龐氏騙局。該論點表明,由於比特幣網絡繼續依賴新買家,最終隨著新買家精疲力竭,比特幣網絡的價格將崩潰。


因此,本文通過將比特幣與具有龐氏式字符的系統進行比較和對比,認真審視了這種擔憂,看看這種說法是否成立。


簡短的版本是,比特幣在狹隘或廣泛的範圍內都不符合龐氏騙局的定義,但讓我們深入了解為什麼會這樣。


定義龐氏騙局


要從比特幣作為龐氏騙局的話題開始,我們需要一個定義。


以下是美國證券和交易所如何定義它:


“龐氏騙局是一種投資欺詐行為,它向現有投資者支付從新投資者那裡籌集的資金。龐氏(Ponzi)計劃組織者通常承諾投資您的資金,並在幾乎沒有風險的情況下產生高回報。但在許多龐氏騙局中,主謀欺詐者不投資。相反,他們用它來支付那些投資較早的人,並可能為自己保留一些。


由於合法收入很少或根本沒有,龐氏騙局需要不斷的新資金流才能生存。當很難招募新投資者時,或者當大量現有投資者兌現時,這些計劃往往會崩潰。


龐氏騙局以查爾斯·龐氏命名,他在20世紀20年代用郵票規格計劃欺騙了投資者。”


他們進一步列出了要尋找的紅旗:


“許多龐氏騙局都有共同的特徵。尋找這些警告信號:


高回報,風險很小或沒有風險。每種投資都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而產生較高回報的投資通常涉及更多風險。高度關注任何“擔保”投資機會。


過度一致返回。隨著時間的推移,投資往往會上下起伏。對定期產生正回報的投資持懷疑態度,而不論整體市場狀況如何。


未註冊投資。龐氏騙局通常涉及不向SEC或州監管機構註冊的投資。註冊很重要,因為它為投資者提供了有關公司管理、產品、服務和財務的信息。


無證銷售商。聯邦和州的證券法要求投資專業和公司獲得許可或註冊。大多數龐氏騙局涉及無證個人或無證公司。


秘密、複雜的戰略。如果您不理解投資或無法完全了解投資,請避免投資。


文書工作問題。帳戶狀態錯誤可能是資金沒有按承諾投資的跡象。


很難收到付款。如果您沒有收到付款或兌現困難,請保持敏感。龐氏騙局的發起者有時會試圖通過提供更高的回報率來防止部分現金的兌現。”


我認為這是一套很好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比特幣有多少個符合的特徵(如果有的話)。


比特幣的推出過程


在我們開始將比特幣與上述列表逐一比較之前,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比特幣是如何推出的。


2008年8月,有人自稱中本聰創建了比特幣網站。


兩個月後的2008年10月,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本文件解釋了該技術將如何工作,包括雙花支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正如您從鏈接中所看到的,它是以學術研究論文的格式和風格編寫的,因為它提出了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為與數字稀缺相關的著名計算機科學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它沒有包含變有錢或報酬的承諾。


然後,三個月後的2009年1月,中本聰發布了最初的比特幣軟件。在區塊鏈的自定義起源塊中,他提供了一篇關於倫敦時報關於銀行救助的有時間戳的文章標題,這可證明沒有預開採,並為該項目定下基調。從那以後,他花了六天時間完成事情和1號區塊,其中包含前50個可消費的比特幣,並於1月9日當天發布了比特幣源代碼。到1月10日,哈爾·芬尼在推特上公開表示,他也在運行比特幣軟件,從一開始,中本聰就通過向哈爾發送比特幣來測試該系統。


更令人困惑的是,由於中本聰在自己推出開源比特幣軟件前兩個多月就演示了如何使用白皮書做到這一點,因此技術上,有人可能會使用新發現的知識在他面前推出一個版本。這不太可能,因為中本聰在理解所有這一切並在深層次上領先,但這在技術上是可能的。在啟動該項目的第一個版本之前,他放棄了關鍵的技術突破。在白皮書發布和軟件發布之間,他回答了問題,並向電子郵件列表中的其他幾個加密者解釋了他對白皮書的選擇,以回應他們的批評,這幾乎就像學術論文辯護一樣,如果不那麼懷疑,其中幾個加密者可能有足夠的技術性地從他那裡“竊取”該項目。


推出後,一套被廣泛認為屬於中本聰的設備在第一年仍然是大型比特幣礦工。採礦需要不斷驗證網絡的交易,比特幣當時沒有美元報價。隨著採礦業在網絡上越來越混亂,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減少了採礦量。據信,在比特幣的早期,他開采了近100萬個比特幣,並且從未從最初的地址移動過。他本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兌現,但到目前為止,該項目在十多年裡都沒有兌現。目前還不知道他是否還活著,但除了一些用於測試傳送的早期比特幣外,他的大部分幣都沒有移動過。


不久之後,他將網站域名的所有權轉給其他人,從那時起,比特幣一直在開發社區中自我維持,沒有中本聰的投入。


比特幣是開源的,並在世界各地分發。區塊鍊是公開的、透明的、可驗證的、可審計和分析的。公司可以對整個區塊鏈進行分析,並查看哪些比特幣正在移動或留在各種地址。開源完整節點可以在基本家用電腦上運行,並可以審計比特幣的全部貨幣供應量和其他指標。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將比特幣與龐氏騙局的紅旗進行比較。


投資回報:未承諾


中本聰從未承諾過任何投資回報,更不用說高投資回報或持續的投資回報了。事實上,比特幣在存在的第一個十年裡被稱為極高的波動性物種。第一年半,比特幣沒有可引用的價格,此後價格波動很大。


中本聰的在線文稿仍然存在,他幾乎從未談論過金融收益。他主要寫技術方面、自由、現代銀行系統的問題等。中本聰寫作大多像程序員,偶爾像經濟主義者,從不像推銷員。


我們必須非常深入地尋找他討論比特幣真正有價值的例子。當他確實談論比特幣的本金價值或價格時,他非常實事求是地談論了如何將其聯繫起來,無論是通膨的還是通縮的,並承認該項目的結果存在大量差異。四處挖掘中本聰關於比特幣價值價格的報價,我發現如下:


“生產新硬幣這一事實意味著貨幣供應量有計劃增加,但這不一定會導致通膨。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與使用人數增長的速度相同,價格將保持穩定。如果它的增長速度不如需求快,就會有通縮,早期貨幣持有者將看到它的價值增長。”


___


“如果流行起來,買一些可能是有意義的。如果足夠多的人也這樣想,那就變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旦它被引導,如果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向網站支付幾美分,就像把硬幣扔進自動販賣機一樣容易,那麼就有很多應用。”

“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更像是貴金屬。供給不是為了保持價值不變而變化,而是預先挖掘了供應,價值也發生了變化。隨著用戶數量的增長,每枚硬幣的價值也會增加。它具有積極反饋循環的可能;隨著用戶的增長,價值上升,這可能會吸引更多用戶提升價值。”


___


“也許它可能會像你建議的那樣,通過人們預見它對交換的潛在有用性而獲得初始價值。(我肯定會想要一些)也許收集者,任何隨機的原因都可以引發它。我認為,傳統的金錢質量是假設世界上有這麼多競爭對象稀缺的,一個具有內在價值自動引導的對象肯定會戰勝那些沒有內在價值的物體。但是,如果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作貨幣的內在價值,只有稀缺但沒有內在價值,我認為人們仍然會拿一些(譯註:願意只因為稀缺性而持有一些比特幣)。(我在這裡用“稀缺”這個詞只表示有限的潛在供應)


___


“對於預期價值上升的東西,一個合理的市場價格已經反映了預期未來增長的現值。在你的腦海中,你做一個概率估計,平衡它不斷增長的機率。 ”


___


“我相信,20年後,要么會有非常大的交易量,要么沒有量。 ”


___


“比特幣沒有股息或未來有價的股息,因此不像股票。更像是收藏品或商品。 ”


-以上出自中本聰的語錄


承諾過高或持續的投資回報是龐氏騙局的常見危險信號,中本聰最初的比特幣,沒有這些。


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投資者經常預測非常高的價格(到目前為止,這些預測是正確的),但項目本身沒有這些屬性


開源:保密的對立面


大多數龐氏騙局都依賴於保密。如果投資者認為他們擁有的一筆投資實際上是龐氏騙局,他們會試圖立即撤資。這種保密性使市場無法在發現秘密之前為投資適當定價。


例如,伯尼·馬多夫(Bernie Madoff)計劃的投資者認為他們擁有各種資產。實際上,早期的投資者回報只是從新的投資者流入資金來支付,而不是從實際投資中賺錢。他們在投資說明書列出的投資是假的,對於任何這些客戶來說,幾乎不可能核實它們是假的。


然而,比特幣在一組相反的原理上工作。作為需要多數人共識才能更改的開源軟件,每一行代碼都是已知的,任何中央當局都無法更改它。比特幣的一個關鍵原則是驗證而不是信任。運行一個完整節點的軟件可以免費下載並在普通個人電腦上運行,並且可以審計整個區塊鍊和整個資金供應量。它不依賴於網站、不依賴關鍵數據中心和公司結構。


因此,沒有“文書工作問題”或“收款困難”,指的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到的龐氏騙局的一些紅旗。比特幣的全部意義在於不依賴任何第三方;它是不可變的,也是可自我驗證的。比特幣只能使用與特定地址關聯的私鑰移動,如果您使用私鑰移動比特幣,沒有人可以阻止您這樣做。


當然,在周圍的生態系統中,也有一些不良的參與者。依靠他人持有私鑰的人(而不是自己持有私鑰)有時會因為保管人管理不當而丟失比特幣,但不是因為比特幣核心軟件失敗。第三方交易所可能是欺詐或被駭客入侵。網絡釣魚計劃或其他欺詐可能會欺騙人們洩露他們的私鑰或帳戶信息。但這些與比特幣本身無關,當人們使用比特幣時,他們必須確保他們知道系統如何運作,以避免在生態系統中落入騙局。


沒有預挖礦


正如事先提到的,中本聰在軟件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開採時,他所有的硬幣才一一透過挖礦產生。在比任何人都更快或更容易地獲得比特幣方面,他沒有給自己帶來獨特的優勢,而不得不花費電腦算力和電力來獲得比特幣,這在早期階段對保持網絡的正常運行至關重要。正如前言而至,白皮書是在程式發布及挖礦開始前就發布,如果目標主要涉及個人金錢收益,這將是不尋常的或有風險。


與比特幣推出這種非常開放和公平的方式相反,許多後來的加密貨幣沒有遵循相同的原理。具體地說,許多後來的代幣都有一系列預先開采的概念(譯註:例如以太幣),這意味著在項目公開之前,開發者會給自己和投資者代幣(token)。


以太坊的開發商在被更廣泛的公眾擁有之前,為自己和投資者提供了7200萬個代幣,這是以太坊目前代幣供應量的一半以上。這是一個群眾外包(crowd­sourced)項目。


瑞波實驗室預先開采了1000億枚XRP代幣,其中大部分由瑞波實驗室擁有,並逐漸開始向公眾出售其餘部分,同時仍然持有多數,目前被SEC指控出售未經註冊的證券。


除了這兩個,無數其他較小的代幣被預先開採並出售給公眾。


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提出有利於預開采的理由,儘管有些人對這種做法非常批評。與初創公司向其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提供股權類似,新協議可以向其創始人和早期投資者提供代幣,而眾包融資目前是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做法。我將把辯論留給其他人。很少有人會質疑,如果項目起飛,早期開發者可以完成工作,資金有助於早期開發。只要完全透明,歸根結底是市場認為合理的。


然而,在捍衛龐氏騙局的概念時,比特幣領先於大多數其他數字資產。中本聰向世界展示了如何先用一張白皮書提前幾個月完成這件事,然後在生成可消費硬幣的第一天以開源方式發布該項目,並且沒有預挖礦。


創始人比其他早期採用者沒有精湛的採礦優勢,這當然是“最乾淨”的方法。中本聰不得不像其他人一樣用電腦開採第一批硬幣,然後除了將第一批硬幣送出去進行早期測試外,再也沒有花過。這種方法提高了它成為病毒運動的可能性,這種運動基於經濟或哲學原則,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財富。與多年來許多其他區塊鏈不同,比特幣的開發是有機地發展,是通過大型持幣者和自願用戶捐贈,而不是通過預先開採或預先融資的資本池進行的。


另一方面,給自己和初始投資者大多數初始代幣,然後讓後來的投資者從零開始開採或購買,為批評和懷疑論開闢了更多途徑,並看起來更像龐氏騙局,無論它是否真的。


無領導人的增長


比特幣真正令人感興趣之處的一件事是,它是沒有集中領導地位而發酵的大型數字資產。中本聰是用筆名創建比特幣(譯者:真實人名為誰目前成謎),與他人合作,在開放論壇上繼續開發它度過頭兩年,然後他就放棄了。從那以後,其他開發人員繼續開發和推廣比特幣。


一些開發者非常不重要,但沒有一個對其正在進行的開發或運營至關重要。事實上,即使是中本聰之後的第二輪談判也在很大程度上進行了其他分歧。哈爾·芬尼於2014年去世。其他一些超早期比特幣用戶在不同階段對比特幣現金(比特幣的分叉幣)或其他項目更加感興趣。


隨著比特幣的流逝,它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分散的開發社群和用戶群(以及市場,在硬叉之後為各種路徑定價時)決定了比特幣是什麼,以及它有什麼用處。隨著時間的流逝,敘事已經發生了變化和擴張,市場力量獎勵或懲罰了各個不同的方向(譯註:比特幣價格持續創新高但很多分叉幣已經沒有價值)。


多年來,爭論圍繞著比特幣是應該優化價值存儲還是優化底層頻繁的交易,這導致了多個硬分叉,與比特幣相比,這些硬分叉都貶值了。市場顯然更喜歡比特幣的底層優化價值存儲和大型交易結算網絡,優化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並允許在第二層頻繁處理較小的交易。


所有其他基於區塊鏈的代幣,包括硬分叉和那些與全新區塊鏈設計相關的代幣,都屬於比特幣,比特幣是該行業中最自我運行的項目。大多數代幣項目仍然由創始人領導,通常有一個大型的預挖礦,如果創始人不再參與,未來不明朗。一些最粗略的代幣為上市支付了交易所費用,試圖啟動網絡效應,而比特幣總是擁有最自然的增長概況。


未註冊投資和無需許可的賣家


紅旗名單上唯一可能適用於比特幣的項目是指未向政府註冊(沒有監管)。這並不意味著某種東西是龐氏騙局;它只是意味著一面紅旗,投資者應該謹慎行事。特別是在比特幣的早期,購買一些神奇的互聯網錢對大多數人而言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


比特幣被設計成“無需許可”;在已開發的金融體系之外運營,哲學上傾向於自由主義加密文化和穩健的貨幣。在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它都有比傳統投資更陡峭的學習曲線,因為它依賴於軟件、經濟學和文化的集合。


一些SEC官員表示,比特幣和以太坊不是證券(根據邏輯解釋,沒有實施證券欺詐)。然而,許多其他加密貨幣或數字資產被歸類為證券,一些如Ripple Labs,被指控出售未經註冊證券。美國國稅局出於稅收目的將比特幣和許多其他數字資產視為商品(commodi­ties)。


因此,在早期,比特幣可能確實是一種未經註冊的投資,但在這一點上,它在世界各地的稅法和監管框架中佔有一席之地。監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但比特幣資產已經進入主流。它是如此主流,以至於富達投資(Fidelity)和其他託管人為有需要的客戶託管,JP摩根為此給出了價格目標。


許多沒有深入研究該行業的人將所有“加密貨幣”混為一談。然而,對於有猜疑的投資者來說,很難調查細節並發現有太大的區別。將“加密貨幣”合併在一起就像將“股票”合併一樣。比特幣顯然不像其他幣,許多特徵都不一樣,它以一種看起來更像運動(movement)或協議而不是投資的方式推出和維持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也變成了一種投資。


從那裡,人們可以選擇查看比特幣之後產生的數千個其他代幣的兔子洞,並做出自己的決定。從一邊精心策劃的項目到另一邊的徹頭徹尾的騙局,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即使真正的創新發生在某個地方,並不意味著與該項目相關的代幣也必須具有持久價值。如果代幣解決了一些新問題,其解決方案最終可能會重新適配到具有更大網絡效應與更大協議上的一層(底層)。同樣,對這些其他代幣的任何投資都有一個機會成本(能購買更多的比特幣)。


章節摘要:顯然不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以最公平的方式推出。


中本聰首先在學術意義上向其他人展示了如何用白皮書進行,幾個月後自己這樣做,任何人都可以在最初幾天內像一些早期採用者一樣開始與他一起挖礦。然後,中本聰向他人分發了該軟件的開發,並且自此失蹤,而不是繼續將其宣傳為有魅力的領導者,而且到目前為止,他的比特幣從未兌現過。


從一開始,比特幣就一直是一個開源和完全透明的項目,擁有該行業中最有機的增長趨勢。鑑於可用的信息,市場已經公開地對它進行了合適的定價。


龐氏騙局的更廣泛定義


由於狹隘的龐氏騙局顯然不適用於比特幣,有些人使用龐氏騙局的更廣泛定義來斷言比特幣就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就像一種商品,因為它是一個稀缺的數位“物體”,不提供現金流,但確實有用。它們僅限於2100萬個可分割單元,其中超過1850萬個已經按照預先規劃的時間表開採。每四年,每10分鐘生成的新比特幣數量將減少一半,現有比特幣總數將逐步增加到2100萬個。


像任何商品一樣,它不產生現金流或股息,只值得別人為你付錢或為你交易它。具體地說,它是一種貨幣商品;其效用完全在於存儲和傳遞價值。這使得黃金成為最接近的比較。


比特幣VS黃金市場


一些人聲稱比特幣是一個龐氏騙局,因為它依賴於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從早期投資者那裡購買。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對新投資者的依賴是正確的;比特幣的網絡效應不斷增長,接觸到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資金池,這不斷提高其有用性和價值。


從長遠來看,只有當比特幣的市值達到並保持非常高的水平時,比特幣才能取得成功,部分原因是其安全性(哈希率hash rate)本質上與其價格相關。如果出於某種原因,比特幣的需求永久地平淡或是下降而沒有達到足夠高的水平,比特幣將仍然是一個利基資產,其價值、安全性和網絡效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這可能會開始一個惡性循環,吸引更少的開發者繼續構建其第二層和周圍的硬體/軟體生態系統,這可能導致質量停滯、價格停滯和安全停滯。


然而,這並不能使它成為一個龐氏騙局,因為根據類似的邏輯,那黃金就是一個有5000年歷史的龐氏騙局。黃金的絕大部分用途不用於工業,而用於存儲和展示財富(金飾)。它不產生現金流,只值得別人為此付出代價。如果人們的珠寶品味發生變化,如果人們不再將黃金視為最佳價值存儲,其網絡效應可能會減弱。


據估計,全球有60多年的黃金年度供應量以各種形式提供。這更像是價值500年的工業供應(將珠寶和價值儲存的需求排除在外的話)。因此,黃金的供需平衡需要支撐高價,需要持續感知黃金作為存儲和展示財富的一種輔助方式,這有點微妙。根據僅限工業的需求,因供應過剩很大,黃金價格將低得多。


然而,黃金的貨幣網絡效應在這麼長時間內一直很強勁,因為它的獨特財產的收集使它繼續被認為是長期財富積累和珠寶跨世代的最佳選擇:它稀缺、漂亮、可塑性、可互換、可分割,幾乎是化學上無法解釋的。隨著世界各地的法定貨幣來了又走(譯註:很多法幣早已不復存在),並迅速增加其單位數量,黃金供應仍然相對稀缺,每年僅增長約1.5%。據業界估計,世界上已開挖出來的黃金,人均約一盎司。


同樣,比特幣依賴於網絡效應,這意味著足夠多的人需要將其視為保存價值的好資產。但網絡效應本身不是龐氏騙局。特定投資者可以分析比特幣網絡效應的指標,並自行確定購買它的風險/回報。


比特幣VS法幣銀行系統


根據龐氏騙局的最廣義定義,整個全球銀行系統都是龐氏騙局。


首先,法定貨幣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人工商品。一美元本身就是用紙做的物體,或者在數字銀行分類賬上代表。歐元、日元和其他貨幣也是如此。它不自行支付現金流,儘管金融機構因為持有你的存款,可能願意向你支付收益率(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向您收取負收益率)。當我們因工作或出售某物來獲得美元時,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只相信其大型網絡效應(包括法律/政府網絡效應)將確保我們可以將這些紙片用於有價值的東西送給其他人。


其次,當我們將這些紙及其數字代表存放到少量儲備的銀行系統中時,我們添加了另一個複雜層。如果大約20%的人試圖同時從銀行取錢,銀行系統就會崩潰。或者更現實地說,銀行只會對你的提款說“不”,因為他們沒有現金。 2020年初,一些美國銀行在疫情停業期間發生了這種情況,並經常在世界各地發生這種情況。這實際上是SEC所稱龐氏騙局的紅旗之一:難以收到款項。


在著名的大風吹遊戲中,有一套椅子,有人演奏音樂,孩子們(孩子數量比椅子多ㄧ)開始繞著椅子走。當音樂停止時,所有的孩子都爭先恐後地坐在其中一把椅子上。一個慢吞吞吞或倒霉的孩子沒有座位,因此離開了遊戲。在下一輪中,一把椅子被移除,剩下的孩子的音樂會恢復。甚至經過許多輪比賽后,有兩個孩子和一個座位,當那一輪結束時,有一個贏家。


銀行系統是一輪永久的大風吹。孩子比椅子還多,所以他們不可能都得到一個。如果音樂停止,這一點就會變得很明顯。然而,只要音樂繼續下去(偶爾通過印刷貨幣進行救助),它就會繼續前進。


銀行收取存款現金,並使用其資本發放貸款和購買證券。只有一小部分存款人可以提款。銀行的資產包括欠它們的貸款、美國國債等證券和現金儲備。他們的負債包括欠債權人(存款人)的錢,以及他們可能擁有的任何其他負債,如向債權人發行的債券。


對於美國來說,銀行通常擁有約20%的客戶存款作為現金儲備:

如圖表所示,這一百分比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達到5%以下(這就是為什麼危機如此嚴重,並標誌著長期債務週期的轉折點),但隨著量化寬鬆、新監管和更多的自我監管,銀行現在擁有約20%的存款餘額作為儲備。


同樣,美國財政部分部不計地打印的實物現金總額僅約為商業銀行存款金額的13%,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實際由銀行作為金庫現金持有。 (根據設計),實物現金幾乎不足以讓相當大比例的人立即從銀行中提取資本。如果人們中有足夠多的人大約在同一時間這樣做,就會遇到“難以收到付款”。


按照目前的方式構建,銀行系統永遠不會結束。如果足夠多的銀行清算,整個系統將停止運作。


如果一家銀行在未被收購的情況下進行清算,它假設必須將其所有貸款和證券出售給其他銀行,將其全部轉換為現金,並將現金支付給存款人。然而,如果足夠多的銀行同時這樣做,他們出售的資產的市場價值將急劇下降,市場將變得流動性不足,因為沒有足夠的可用買家。


現實情況是,如果有足夠多的銀行同時清算,而市場因債務/貸款賣家壓倒買家而凍結,美聯儲最終將創造新美元購買資產以重新清算市場,這將大幅增加循環美元的數量。在其他方面,名義上,一切都崩潰了,因為系統中沒有足夠的貨幣單位來支持銀行系統資產的清算。


因此,貨幣體系在官方發行的商品之上,作為一輪永久的大風吹,如果所有人都同時爭奪,那麼對這筆錢(孩子)的索賠遠遠多於他們目前可用的錢(椅子)。兒童和椅子的數量都在不斷增長,但兒童總是比椅子多得多。每當系統部分故障時,都會再添加幾把椅子到回合中來保持運行。


我們接受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假設它永遠不會結束。少量儲備的銀行系統在世界各地運行了數百年(首先是用黃金支持,然後是完全基於法定貨幣),儘管在此過程中偶爾會有通膨事件來部分重置。


在幾十年的時間表中,法定貨幣的每個單位價值都下降了約99%或更多。這意味著投資者要么需要賺取超過實際通膨率的利率(目前情況並非如此),要么他們需要購買投資品,這會膨脹股票和房地產的價格,並推高藝術品等稀缺物品的價格。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短期國債(T‑bills)和銀行現金緊隨通膨,沒有提供真正的回報。然而,這往往非常波浪起伏。在20世紀40年代、70年代和2010年代等幾十年裡,短期國債(T‑bills)和銀行現金的持有者一直無法跟上通貨膨脹。這張圖表顯示了九十年來短期國債(T‑bills)殖利率減去官方通膨率(CPI)的差值:

比特幣是一種新興的通縮的儲蓄和支付技術,主要用於無槓桿化方式,這意味著大多數人只是購買、持有它,偶爾交易它。有一些比特幣銀行以及還有一些人在交易所使用槓桿來交易比特幣,但相對於市場價值,系統中的總體債務仍然很低,你可以自我保管自己的資產(比特幣)。


摩擦成本


龐氏騙局的另一種說法是,由於比特幣有摩擦成本,所以它是龐氏騙局。該系統需要不斷工作才能保持其正常運行。


然而,在這方面,比特幣與任何其他商業系統沒有什麼不同。健康的交易網絡本質上具有摩擦成本。


就比特幣來說,礦工投資於定制的硬體(ASIC礦機)、電力和人員,以支持比特幣的開採,這意味著礦工需要驗證交易,並為此賺取比特幣和交易費。礦工有很多風險和回報,他們需要系統運行。還有做市商在買賣雙方之間提供流動性,或將法定貨幣轉換為比特幣,使買賣比特幣更容易,他們也需要收取交易費。一些機構提供託管解決方案:收取少量費用來持有保管比特幣。


同樣,金礦工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人員、勘探、裝備和能源,以從地下開採黃金。從那裡,各種公司將其淨化並鑄造成金條和金幣,為投資者保管和存儲,將其運往買家,驗證其純度,將其製成珠寶,將其熔化後進行淨化和重新鑄造等。由於黃金行業人士的工作,從最好的瑞士礦工到高級珠寶商,再到金條經銷商,再到“我們買黃金!”再到當舖。黃金原子不斷以各種形式循環。黃金的能源工作偏向於創造,而不是維護,但該行業也有這些持續的摩擦成本。


同樣,全球法定貨幣體係也有摩擦成本。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每年收取超過1000億美元的與付款相關的跨機構費用,擔任客戶資產的託管人和經理,並在買賣雙方之間提供流動性。


例如,我最近分析了星展集團控股公司(DBS Group Holdings),這是新加坡最大的銀行。他們每個季度產生約9億新元的費用,或每年遠遠超過30億新元。轉換成美元,每年的費用超過25億美元。


這是一家市值為500億美元的銀行。新加波還有另外兩家規模相似的銀行。 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費用是星展的7倍多,美國有幾家銀行的規模幾乎與摩根大通相似。就在Visa和萬事達卡之間,他們每年的收入約為400億美元。世界各地的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每年產生的費用超過1000億美元。


它需要驗證交易和價值存儲的工作,因此任何貨幣系統都有摩擦成本。只有當交易費佔付款量的百分比過高時,這才成為一個問題。與已採用的貨幣體系相比,比特幣的摩擦成本相當適中,第二層市場可以繼續進一步降低費用。例如,Strike App旨在成為最便宜的全球支付網絡,並在比特幣/閃電網絡上運行。


這也延伸到非貨幣的商品。除了黃金,富有的投資者還把財富儲存在各種不產生現金流的物品上,包括藝術品、美酒、經典汽車和他們無法真正出租的超高端海濱房產。例如,佛羅里達州或加州的某些海灘只有3000萬美元的房屋,這些房屋在任何特定時間都空置著。我喜歡去那些海灘,因為它們通常是空曠無人的。


這些稀缺的物品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值,這是人們持有它們的主要原因。然而,當你購買、出售和維護它們時,它們會產生摩擦成本。只要這些摩擦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低於平均增值率,與持有法幣相比,它們是不錯的投資,而不是龐氏騙局。


段落摘要:一個網絡效應,而不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最廣義的定義是指任何必須持續運行才能繼續有功能或具有摩擦成本的系統。


比特幣實際上並不比黃金市場、全球法定銀行系統或藝術品、美酒、可收藏汽車或海濱房產等流動性較差的市場更能滿足龐氏騙局的更廣泛定義。換句話說,如果你對某物的定義如此寬泛,以至於它包括每個非現金流價值存儲,你需要一個更好的定義。


所有這些稀缺的物品除了價值儲存外,還具有某種實用性。黃金與藝術品讓您享受和展現視覺美感。葡萄酒讓您享受和展示味覺之美。收藏的汽車和海濱住宅讓您享受和展示視覺和触覺之美。比特幣允許您在沒有實體機構的情況下進行國內和國際間結算付款,這機制無法被任何第三方阻止,使用戶具有無與倫比的金融流動性。


這些稀缺的物體持有其價值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投資者可以支付小額摩擦成本(佔其投資的一個小百分比),作為持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貶值的法幣的替代手段。


是的,比特幣需要持續的運營,並且必須達到顯著的市值才能使網絡變得可持續,但我認為這最好被視為技術上的破壞性創新,投資者應該根據他們對它成功或失敗概率的看法來定價。這是一種與現有網絡效應競爭的網絡效應;特別是全球銀行系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全球銀行系統表現出的龐氏特徵比名單上的這些商品(黃金、美酒、藝術品、汽車、海濱房屋、比特幣..)更多。


最後的想法


任何新技術都有一段時間的評估,無論是拒絕還是加入。市場起初可能是非理性的,可以是上行還是下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資產會受到權衡和衡量。


隨著比特幣的網絡效應繼續加劇,而其供應仍然有限,每四年供應量將減少一半,比特幣的價格會快速增長。

投資有風險,當然比特幣的最終命運還有待觀察。


如果市場繼續將其重新宣傳為一種有用的儲蓄和支付結算技術,可供世界上大多數人使用,並輔之以圍繞不可變之公開分類賬的去中心化共識,它可以繼續將市場份額作為財富和結算網絡的存儲,直到達到一些成熟的市值,廣泛採用和較低的波動性。


另一方面,誹謗者經常斷言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總有一天每個人都會意識到它是什麼,它會歸零。然而,與其使用這個論點,不如說更詭辯的熊市論點是,比特幣將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無法實現其從全球銀行系統獲得持續市場份額的目標,並列舉他們持有這一觀點的原因。


2020年是一個關於機構採用(比特幣)的故事,比特幣似乎超越了散戶投資和機構投資分配之間的界限。 MicroStrategy和Square成為首批將部分或全部儲備分配給比特幣而不是持有現金的公開上市公司。 MassMutual成為第一家將其資產的一部分投入比特幣的大型保險公司。保羅·都鐸·瓊斯、斯坦利·德魯肯米勒、比爾·米勒等知名投資者對此表達了看漲觀點。富達等一些機構多年來一直在比特幣列車上,著眼於機構託管服務,但2020年又出現了更多,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他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對於實用性,比特幣允許自我保管、資金流動性和無需許可的結算。雖然還有其他有趣的區塊鏈項目,但沒有任何加密貨幣提供類似程度的安全性來防止對其分類賬的攻擊(無論是哈希率還是節點分佈),也沒有其他加密貨幣具有足夠廣泛的網絡效應,以至於持續被市場認證為價值存儲且可持久運行的方式。


此外,比特幣的增長是該行業中最有機的增長,在沒有中心化的領導和促銷的情況下,比特幣是第一位的,並迅速傳播,這使得它更像一個基礎協議,而不是一個金融證券或商業項目。


沒有留言:

精選文章

令人毛骨悚然的克魯曼凱因斯騙局Creepy Krugman's Keynesian Con

  馬修·克拉特討論了保羅·克魯曼對互聯網和比特幣的不准確預測,以及他對中央計劃 經濟 的倡導。 [00: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PbIQUp2NM&t=4 ) 保羅·克魯曼在經濟學方面的可疑記錄 [01:21...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