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小費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不同見解之於-破解加密貨幣謬論:這些聰明的人,到底用那些手法在唬弄我們?

 

原文出處:https://www.storm.mg/article/3699902?mode=whole

我將在原文處提供不同的見解,歡迎指正,見解會使用紅色字體。另一位朋友則是使用中文選讀淺見做開頭。

破解加密貨幣謬論:這些聰明的人,到底用那些手法在唬弄我們?

比特幣(圖片來源:Bermix Studio @unsplash)

我們想讓你知道:馬斯克光環加持比特幣,一句話大漲,一句話跳水,根本沒有所謂的「去中心化」,創造一堆艱深難懂的區塊鏈專有名詞,包裝著金融科技的外衣炒作哄抬,不只唬了一堆投資人,也把金融監管機關耍得團團轉。因此作者認為,應制定相關的法規加以限制,才能維護金融市場的健全與穩定。同時由於台灣近年來電力吃緊,政府應立法以價格或總量限制大型加密貨幣礦場的採礦行為,將電力應用在半導體、工業發展、智慧農業、民生消費等才有意義!

“馬斯克這段比喻不恰當,馬斯克可以對任何事務評論,他有他的影響力,不過比特幣會慢慢磨平他的影響力(在比特幣上面)。去中心化的意義並不在價格漲跌,而是無論是馬斯克或是美國政府中國政府,都無法關閉比特幣網路,比特幣不屬於任何一個個人團體或政府,無法被操縱。”

“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很正常,他就是一個價值發現的過程,這個資產還這麼年輕(12歲),人們對他還很陌生,就像一個新上市的股票,波動幅度通常較高,過了一段時間後,波動通常慢慢減緩,比特幣也在經歷這個過程。“

”區塊鏈專有名詞:這裡我必須承認區塊鏈就已經不易理解,如果再加上比特幣的其他名詞(如:工作量證明POW、抗審查、簽章、雜湊率、私密金鑰、密碼學、雙花(雙重支付)…),我想一堆人就先投降了。但是這卻就是創造比特幣這麼顛覆性創新的原因,能把這麼多的複雜概念用程式表達出來,絕一般人能做到,也絕對不是要用這些來騙韭菜小白,而是要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可以參考比特幣官網:https://bitcoin.org/zh_TW/vocabulary#address

比特幣的運作原理:https://bitcoin.org/zh_TW/how-it-works

“金融監管是必要的。只是這個創新實在是太前衛了,監管機構無法即時消化也看不懂居多,目前台灣金管會也出台許多監管,美國的SEC也是一直在完善監管,都是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中文選讀淺見:金融監管對金融託管機構是必要的,監管對象應該是機構,而非大眾,人民應該要有權力選擇自我監管負責財務,或是付費找金融機構託管,但不該是受監管的對象。

“耗電量問題一直是被詬病主要原因之一,其實台灣的電價早就不利挖礦,礦工們大都集中在電力非常便宜的地方,而且這些大部分都是清潔能源。先給一篇探討這方面的文章“https://bitcointaiwan2021.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

中文選讀淺見:我認為作者,或是許多人,一直在比特幣耗電力議題上作文章是沒有意義的,有關電力的消耗,每個人對於有沒有意義的定義上都有不同,你認為沒有意義但我認為很有意義,相反的也是一樣,像是全世界每年因為新年、聖誕節、情人節、網購、聊天視訊、電視轉播、世界海陸空交通,延伸到所有人類會消耗電力的活動,哪些是有意義哪些沒有意義,對每個人答案都不一樣。比特幣會有人進行活動就表示有人願意支出電力費用來從事這樣的活動,無論這些人的目的或回報是什麼,都無關緊要,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與偏好,相對的他人也無權評論。

媒體報導知名創業家馬斯克(Elon Musk)擔憂比特幣的挖礦及交易活動可能使用太多化石燃料不環保,進而暫停讓特斯拉接受比特幣付款,再加上中國大陸封殺加密貨幣!禁止金融及支付機構從事相關業務,比特幣在一個月內由63,000美元暴跌50%到接近32,000美元,方舟投資(Ark Invest)直言馬斯克被誤導了,其實比特幣採礦運算「很環保」;號稱數位資產領域「高盛」的加密貨幣投資銀行銀河數位(Galaxy Digital)甚至在五月發表了一份報告說明全球比特幣採礦的耗電量每年大約114兆瓦時,而銀行體系的耗電量每年高達264兆瓦時,如圖一所示,比特幣的耗電量不到傳統銀行的一半顯然「很環保」,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到底是誰在誤導誰呢?


三種不同金融活動每年消耗的能源 (圖/Galaxy Digital Mining)

三種不同金融活動,每年消耗的能源 (圖/Galaxy Digital Mining)

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是使用「區塊鏈(Blockchain)」建立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它的原理有些複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區塊鏈的真相一: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發展成令全球瘋狂的現代版國王新衣

區塊鏈的真相二:為什麼說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

什麼是比特幣的區塊鏈?

區塊就是「存摺」,一本郵局存摺可以記錄大約200筆交易,一個比特幣區塊可以記錄大約4000筆交易。存摺依照固定的格式記錄資料,例如:日期、摘要、提款、存款、結餘。區塊也依照固定的格式記錄資料,例如:日期、付款人、收款人、交易金額,我們稱為「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如圖二所示。

郵局的存褶與比特幣的區塊 (圖/曲建仲)

一本郵局存摺記滿200筆交易就換第二本,再記滿就換第三本,依此類推,我們姑且把它稱為「存摺鏈」; 一個比特幣區塊記滿4000筆交易就換第二個,再記滿就換第三個,依此類推,我們稱為「區塊鏈」。我的郵局存摺鏈只記錄了我的交易,因此我的郵局存摺鏈只有12本;比特幣的區塊記錄了全世界所有使用者的交易,因此比特幣的區塊鏈「又臭又長」。

比特幣從2009年上線,到今天總共有超過600,000個區塊,每一個區塊佔用1MB記憶體,到今天總共佔用超過600,000MB記憶體,相當於600GB,如圖三所示,真的「又臭又長」吧!如果我們不在區塊裡儲存「交易記錄」,而改成儲存「一般資料」,就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區塊鏈了!怎麼樣,原來區塊就是存摺,區塊鏈就是存摺鏈(很多本存摺),換了一個名字,是不是立刻就沒這麼「高級」了呢?

比特幣的區塊鏈就是又臭又長的存褶鏈 (圖/曲建仲)

比特幣的區塊鏈就是又臭又長的存摺鏈 (圖/曲建仲)

原來比特幣的區塊鏈只是用來記錄全世界所有使用者支付比特幣的「交易記錄(Transaction)」,我們稱為「比特幣帳本(Bitcoin ledger)」,因此區塊鏈只是一種記錄資料的資料結構,就好像我們的銀行存摺一樣,差別在於銀行存摺是儲存在「銀行」的電腦裡(中心化),而比特幣帳本是被複製一萬多份並且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的「礦工」電腦裡(去中心化),比特幣帳本就像是銀行存摺記錄了我們的財產,這麼重要的東西儲存在一萬多個彼此互相不認識,我們也不認識的礦工電腦裡,我們怎麼放心呢?

“用郵局存摺來比喻區塊鏈讓普羅大眾了解,雖然不是非常精確,卻可以理解。但是比特幣的去中心化卻是一個偉大發明,試想:我全部的財產都在台灣的銀行裡,有一天中共武力犯台,台幣全部報廢。或是有一天因為我跟政府意見不一樣,跟他對幹起來(香港蘋果日報的黎智英就是最好的例子),結果我全部的財產(假設20億台幣好了)就此可能充公。這就是中心化的致命缺點,你的錢只要放在銀行(中心化),就不是你的錢,而是銀行的錢,只是銀行開個收據給你(台灣是以存摺形式,國外很多都只是每月一張對帳單),說我欠你多少錢,然後付0.1%的利息給你。在歐盟很多國家甚至是負利率。另一種中心化金融的缺點,我們來看看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故事: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5115639

而比特幣去中心化的特性,以上那些問題通通不可能發生。如果兩岸打起來,我們持有的是比特幣,你只要記住你的私鑰(或是一串助記詞),就可以安全前往國外任何一個國家,然後兌換成當地貨幣來生活。比特幣記帳節點分佈在全世界各個角落,只要還有節點聯網,比特幣就不可能失效。所以比特幣網路開始運行以來已經過了12個年頭,從來沒有停機過,也從來沒有被駭過,這在傳統金融業是不可能達到的境界。“

”我這樣的說明有沒有讓大家清楚一些了?如果有疑問,歡迎留言提出,我會再補充說明。“

採礦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

比特幣帳本經由「區塊(Block)」與「鏈結(Chain)」兩種技術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才能讓我們放心,因此把這種技術稱為「區塊鏈(Blockchain)」,而這兩種技術必須使用「雜湊演算法(Hash algorithm)」進行一種特別的運算,也就是所謂的「採礦(Mining)」,很多人以為這是什麼偉大的創新發明,其實它不過是個比大小的數學運算,我們稱為「條件雜湊(Conditional hash)」,它簡單到連小朋友都會,因此我戲稱它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而採礦必須不停重複這個運算因此處理器全開浪費大量電能,但是主要只為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實在是得不償失。

“這段話不易簡單幾句話描述,因為簡單描述無法理解比特幣背後龐大的運作理念,這正是他偉大的地方。請看這篇的敘述。https://bitcointaiwan2021.blogspot.com/2021/07/satoshi.html

要特別留意,採礦的目的是為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而不是「分配礦工獎勵金」,這種模式就是所謂的「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由於採礦浪費大量電能,因此近年來有科學家開發其他演算法取代採礦,例如:持有量證明(PoS:Proof of Stake)、儲存量證明(PoC:Proof of Capacity)等,不過這些新方法也都有各自的問題,因此要如何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真正完美的方法,區塊鏈也就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神奇。

”同上一段的內容“

根據銀河數位公司的資料估計,比特幣的直接的能源消耗有三個:驗證和中繼交易的節點、協調全球礦工活動的礦池、礦工所使用的採礦機,其中絕大多數能源消耗來自運行中的採礦機大約佔99.8%,說白了就是幾乎所有的電能都是採礦機用掉的。

採礦機浪費了這麼多電能到底做了什麼?

答案是:記帳,對,你沒有看錯,比特幣每年浪費這麼多電能,就只是為了記帳而已。如圖四所示,Alice使用比特幣電子錢包匯了10枚比特幣給Bob,這筆交易丟給礦工A的電腦記錄在自己的比特幣帳本裡,再經由「溢散傳遞(Propagating)」給礦工S和礦工B記錄到各自的比特幣帳本裡,當然礦工記帳時礦機必須進行條件雜湊採礦運算,因此要浪費大量電能,主要只是為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而已。

比特幣的運作方式 (圖/曲建仲)

問題是把帳本記錄在中心化的銀行裡,在金融監管機關的監督下,交易記錄也不會被篡改呀!為什麼要浪費這麼多電能把交易記錄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大家不認識的比特幣礦工電腦裡?再浪費電能來確保交易記錄無法篡改呢?這就是為了要達到他們吹捧的「去中心化」,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很瞎?

”部分答案就在上面我提到的內容裡,這裡我做一個補充:並非所有人都有銀行帳戶,根據世界銀行在2017年的全球普惠金融數據庫全世界 69% 的成年人有账户。也就是還有31%的人沒有銀行服務,這些人是被遺忘的一群人,31%成年人是多少人?數億人應該有吧?中本聰當初設計比特幣時,應該是優先考慮到這些人的。中南美洲的薩爾瓦多有高達70%的成年人沒有銀行服務,身為台灣人如果沒有望向世界,是很難體會沒有銀行服務的痛苦的。看看這個短片:https://youtu.be/3EYzaE6OZJ0

薩爾瓦多已經通過立法,即將在9月7日正式將比特幣列為法定貨幣。相關報導https://tw.stock.yahoo.com/news/國際金融-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薩爾瓦多-9月7日生效-062058265.html

如果這樣你還是無法理解或是不認同,我願意提供更多比特幣對人類的好處與應用“


加密貨幣的謬論還有那些?

加密貨幣是真的去中心化?

更瞎的是,馬斯克光環加持,比特幣在短短五個月由20,000美元爆漲三倍來到超過60,000美元;狗狗幣由0.007美元暴漲100倍來到超過0.7美元;後來馬斯克改口說比特幣浪費電不環保,一個月內比特幣暴跌50%到接近32,000美元,狗狗幣暴跌60%到接近0.3美元,這種「貨幣」能讓一個人講一句話就大漲,再講一句話就跳水,真是「好去中心化」呀!更何況目前比特幣礦工的運算力實際上是集中在少數大型礦場手中,怎麼可能去中心化?

”馬斯克問題在一開頭就說明了。狗幣跟比特幣完全不同,我們不要拿它來混淆。去中心化也是一開頭就敘述了,覺得原作者對去中心化的誤解很深。礦工確實有礦池集中化的問題,我不清楚原作所謂少數礦場是多少?我就一般情況來說明。小型礦場跟大型礦場通常會加入礦池來集中算力爭取出塊,礦池算力的分布如下:https://history.btc126.com/pools/

最大礦池F2pool也只佔不到17%,雖不能保證未來礦池是否會有獨大到威脅到比特幣的安全性(超過51%),但是我們可以理解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礦場會自然的移動他們的算力到別的礦池,以維持算力較為分散的狀態,畢竟礦工們也不想讓自己的算力為有心人士利用來竄改比特幣帳本。

原作沒有提到礦池,只提到礦場,如果是礦場那就更分散了,要知道即使F2pool占到17%的算力,也是需要非常多的礦場算力加總才有的。“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是未來趨勢?

其實要加快交易速度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學習瑞波使用所謂「分散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它的運作方式類似於我常說的「私有鏈」或「假聯盟鏈」,就是找一群自己人來記帳,事實上這和使用一台伺服器「中心化」來記帳沒什麼差別,這樣跨國匯兌只要幾秒鐘。等等,不是說去中心化比較好嗎?看來我們目前使用的悠遊卡這種電子支付,每一筆交易只需要中心化儲存在一台電腦裡,顯然更有效率。

”事實上比特幣底層的定位不是作為日常交易使用,而是作為價值儲存,但是能不能也作為交易用途呢?答案是可以。要透過第二層協議,目前有幾個建立在比特幣上面的第二層應用,這部分實在有點複雜,我們身為使用者實際不需要了解背後運作的原理。只要會使用即可。但是你擔心安全問題,畢竟這個系統發展還是在很初期階段,難免有缺陷,所以你可以深入看看這篇討論。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996876803717.htm

其實目前Visa跟PayPal 還有Square 等公司都算是比特幣的第二層應用,只是在台灣的民眾目前不容易取得這樣的第二層應用,因為他們先在美國,歐盟等推廣,可能要一段時間後台灣民眾才有福享受到。相關資料可參考如下

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30657

台灣人可以申請到的debit card(晶片金融卡),我的孩子就有一張,他綁定line pay,然後在超商等接受line pay的商店消費,也可以去ATM領出新台幣,在限額內免手續費。不過就台灣人而言申請及使用上仍然較多限制,這點需要台灣的金融業者來解決,發行一張加密貨幣信用卡或是簽帳卡,讓台灣民眾就跟申請一般法幣信用卡一樣簡單。

https://www.flyasia.co/2021/03/18/cro-visa-card/ 這裡有詳細說明

至於瑞波幣,爭議性很多,我們這裡僅針對比特幣做討論”

加密貨幣會取代傳統貨幣?

為了確保交易資料無法篡改,比特幣的演算法設計成每10分鐘(600秒),全世界只能「採出(計算出)」一個區塊,一個區塊大約儲存4096筆交易,所以全世界的礦工平均每秒最多只能處理6.82筆交易(4096筆交易/600秒=6.82),而且每一個區塊都必須複製一萬多份,並且分散儲存在一萬多個礦工的電腦裡,因此天生就「極無效率」,這種交易速度怎麼可能用來取代傳統貨幣?

“比特幣每秒大概處理7筆交易是經過非常縝密的思考,這篇描述得非常仔細,其實其面也有連結,再放一次方便閱讀。https://bitcointaiwan2021.blogspot.com/2021/07/satoshi.html

其餘前面都提過了“

用最簡單的邏輯來思考,我不過就是去7-11買了一顆茶葉蛋,為什麼需要去中心化把這筆交易複製一萬多份「分散」儲存在全世界一萬多個礦工的電腦裡呢?這種「去中心化」正是加密貨幣無法取代實體貨幣的原因。

此外加密貨幣的礦工獎勵金呈等比級數遞減,未來礦工只能依靠手續費收入,因此只有大額交易手續費高才有可能使用,因此理論上買特斯拉的車子是有可能使用比特幣的,只是一般正常企業絕對不收,大家都知道貨幣交易流通最重要的條件就是幣值穩定,光是美金換台幣這麼穩定的價格,企業為了降低匯兌風險就傷透腦筋,正常公司怎麼可能收這種暴漲暴跌的「貨幣」?

”拜交易所或是OTC商的伺服器,已經可以在商家收到比特幣的同時,無痕轉換成法定貨幣進入商戶的銀行帳戶,這樣的應用也是比特幣的第二層應用,前面說過了。所以自然沒有幣價波動的問題。然而隨著比特幣全球更大範圍地採用,比特幣價格勢必愈來愈高,很快會看到1BTC=100萬美元,當幣價變高後,波動會隨之變小,這可以在AMZON(亞馬遜)股票上見到,隨著進入到比特幣領域的人們及公司愈多,比特幣的問題也會被解決,所以比特幣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隨著時間演化得更好。底下這篇研究文章很客觀的得出一些結論,他的研究資料截至到2020年8月31日,當時沒有國家採用比特幣為法定貨幣,現在有了,剛好在一年後實現。Visa、PayPal 等金融機構也都是在那之後大量進入比特幣市場提供服務,所以我認為不出幾年,比特幣將會達到貨幣特性的『交換媒介』與『記帳單位』。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81-020-01990-5




那麼到底是比特幣環保,還是傳統的銀行體系環保呢?

銀河數位(Galaxy Digital)的報告裡提到,全球比特幣採礦的耗電量每年大約114兆瓦時,所做的工作僅僅只是「記帳」而已,最可笑的是花了這麼多電能,結果全世界的礦工平均每秒最多只能處理6.82筆交易(實際上的數字更小),這樣的交易速度讓比特幣除了洗錢和炒作之外毫無用處,平均一年最多處理大約2.15億筆交易,每筆交易平均耗電量大約53萬瓦時(相當於530度電)。(編按:114兆瓦時/2.15億筆交易=53萬瓦時/筆=530度電/筆)

而報告裡提到傳統銀行體系的耗電量每年高達264兆瓦時,是統計全球前100大銀行(Top 100 global banks)[3],所做的工作包括銀行數據中心、銀行分行電費、自動提款機、信用卡網路的數據中心,這裡包括每個人存款、提款、匯款、刷卡等金融交易,更何況前100大銀行裡許多是金控公司,例如:排名第88名的國泰金控集團(Cathay Financial Holding)除了國泰世華銀行,還有國泰人壽、國泰產險、國泰綜合證券、國泰創投、國泰投信,這裡面提供的服務包括股票、債券、基金、保險、貸款、租賃等金融交易。

假設全世界70億人只有50%擁有金融帳戶就是35億人,每人每天只做4筆上面提到的這些金融交易,每秒鐘就有16萬筆交易,平均一年大約5兆筆交易,每筆交易平均耗電量大約53瓦時(相當於0.053度電)。(編按:35億人*4筆交易/(24小時*60分*60秒)=16萬筆交易/秒。16萬筆交易*60秒*60分*24小時*365天=5兆筆交易/年。264兆瓦時/5兆筆交易=53瓦時/筆=0.053度電/筆)

“如果聚焦在電費的計算,其實不是很有意義。因為這些data怎麼來的,我們無法查證。我們只要知道,比特幣記帳的礦工(可想像成銀行的大型伺服器機房)可以跑到極偏遠的西伯利亞無人區去利用當地被浪費掉的水利電源,也可以到四川偏遠山區利用那些棄電,但是銀行的機房能夠設在這些地方嗎?顯然不行。台灣這麼多的金控,哪一家是將機房設在海外電力較便宜的地方的?沒有。為什麼不行?留給大家討論。

到底是「金融創新」還是「金融詐騙」?

「金融創新」的比特幣每筆交易平均耗電量大約53萬瓦時(530度電),而且就只有貨幣轉帳的功能而已;「傳統老舊」的銀行體系每筆交易平均耗電量大約53瓦時(0.053度電),而且可以完成存款、提款、匯款、刷卡、股票、債券、基金、保險、貸款、租賃等金融交易,顯然比特幣不但功能極為有限,耗電量更是銀行體系的1萬倍,到底是「金融創新」的比特幣比較有效率,還是「傳統老舊」的銀行體系比較有效率?這份報告拿香蕉比芭樂,只比較總耗電量,卻刻意忽略兩者提供服務的差異,到底是什麼用意?(編按:53萬瓦時/53瓦時=1萬倍)

台灣近年來電力吃緊,這是我們走向環保綠色能源必須面對的問題,怎麼能夠浪費我們珍貴的電力去做採礦這種毫無意義的事?因此政府應該立法以價格或總量限制大型加密貨幣礦場的採礦行為,將電力應用在半導體、工業發展、智慧農業、民生消費等才有意義!

“這段前面都談過了”

方舟投資(Ark Invest)說其實比特幣採礦運算「很環保」,這個你說錯我不怪你,畢竟你是投資公司,投資專家不能完全弄懂比特幣,這種用艱澀難懂的區塊鏈專有名詞堆砌出來的「金融創新」,很合理,套一句電影裡的名言:「比特幣,這種高級貨,你們當然不認識!」不過顯然不是馬斯克被誤導了,而是你方舟投資(Ark Invest)被誤導了!

“不知道原作者是否有去查證方舟投資的區塊鏈研究員分析師的背景學歷?我是對方舟投資((ARK INVEST)有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們都是找對那個行業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來當分析師,而不像傳統基金公司都是找商學院的來當分析師。以下資料來自linked in。那位就是方舟投資的區塊鏈分析師,他是有工程背景的(工程及應用科學院)。

https://technews.tw/2021/06/09/ark-invest-cathie-wood-bitcoin-environmental-controversy-is-green-energy-profit/


(網路截圖)

號稱數位資產領域「高盛」的加密貨幣投資銀行銀河數位,在本月發表了一份報告,說明全球比特幣採礦的耗電量每年大約114兆瓦時,而銀行體系的耗電量每年高達264兆瓦時,顯然比特幣「很環保」,最後的結論還提到,能源是唯一的通用貨幣,比特幣是另外一個例子,如果我們回到原始問題:比特幣網路的用電量是否可以接受?我們的答案絕對是:是的。(編按:原文連結如下:So, if we return one last time to the original question: Is the Bitcoin network’s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 acceptable use of energy? Our answer is definitive: yes.

我一直在思考你是懂還是不懂比特幣?說你是數位資產領域的「高盛」,那可能和方舟投資一樣是投資專家不能完全弄懂比特幣這種高級貨,所以才被誤導寫了這種報告,那是無心之過也不能怪你;但是公司名稱裡有「數位」兩個字應該是有資訊工程背景的公司吧?一家做數位資產的公司沒有資訊工程師,還不懂比特幣這種高級貨,說什麼也很難讓人相信,那如果你了解比特幣的原理卻寫出這種報告來唬外行人,到底又是什麼用意?

“一路我都舉許多資料來當證據,這家銀河數位只是提供比特幣服務,他的資料如有不正確而妳能辨識出來很好,有人不相信也可以,我也不熟這家公司。但是不妨礙我採用比特幣。原因前面都敘述很多了”

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加密貨幣!?

大家如果想要了解加密貨幣到底在玩什麼把戲,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加密貨幣!?

現有的實體金融市場,所有的鈔票、股票、債券、基金都在巴菲特、比爾蓋茲這些老人家手裡,年輕人要怎麼樣才能玩得過這些老人家呢?最快的方法當然是建立一個虛擬金融市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所有實體金融市場的東西,在虛擬金融市場都可以再玩一次。

“這只是一個現象,不能代表比特幣的本質與多樣性。那照這邏輯,70歲的Ray Dalio不就不能買比特幣?

https://finance.sina.com.cn/blockchain/roll/2021-03-22/doc-ikkntiam6302464.shtml

對於一些人,比特幣只是一個投資機會。對於其他人來說,這是一種生存手段。相關案例非常多,我就先舉一個https://paxful.com/blog/why-start-early-with-crypto/?utm_source=twitter&utm_medium=ntag_social&utm_campaign=GLOBAL_ALL-EN-AQ-smpost-career-peerprogram-20210707-crypto_youth_tw&utm_content=tw

同樣的,加密貨幣的玩法和股票完全一樣,過去30年那些股市炒手在股票市場上做了什麼,今天的加密貨幣炒手就做一樣的事,唯一的差別是,在股票市場上這麼做會被金管會盯上是違法行為,但是在加密貨幣市場上做同樣的事沒人會盯上,因為加密貨幣不是有價證券,也不是法幣,因此無法可管。

簡單的說,這些聰明的人看準了金融監管機關大部分都是財金專家,對資訊工程技術不熟悉,因此就創造一堆艱深難懂的區塊鏈專有名詞,包裝著金融科技的外衣炒作哄抬,不只唬了一堆投資人,還把金融監管機關耍得團團轉,實際上就是套上「金融創新」的外衣,做起無本金融生意,而且可以避開法規,不得不令人佩服。

但是只要牽涉到錢就一定會有人想出各種花招來「圈」,證券交易法規如此嚴格,還是常常發生內線交易,如果搞什麼分散式沒人監管,炒作過頭難保未來不會釀成金融事件。想玩金融遊戲可以,但是一切要照規矩來,不管它是「貨幣」或「證券」,所有的交易都必須經由金融監管機關比照一般的貨幣或證券交易法規來管理。

而金融監管機關面對金融科技,應該深入去了解這些科技背後的技術原理,不要被專有名詞唬弄,也不要被業者用「阻止新創」的理由嚇退,而要明辨這個金融創新到底是真是假,並且留意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制定相關的法規加以限制,才能維護金融市場的健全與穩定。

“從你的角度看到這樣,從我的角度看到下面這樣https://udn.com/news/story/6810/5104802

我自己也不是年輕人,我跟我的兩個孩子都持有比特幣,我們不交易,就只是有錢就買入,長期持有。也將大多數的幣放在冷錢包自己保管,避免第三方風險。這是我們儲存工作價值的好工具,短期雖然波動很大,長期卻能得到可觀的漲幅(其實部分反映法幣的貶值)”

最後我想再強調一次:我並沒有不看好它們的未來,只是我們要看穿他們的把戲,千萬不要被小把戲給唬弄過去。我從來沒有說加密貨幣會泡沫,你看那個鑽石行銷騙局,見到專櫃前滿滿選購鑽石的人潮,不是也還玩得有聲有色嗎?

克魯曼:比特幣是龐式騙局,或許會像黃金歷久不衰?

我談這個題目已經超過一年了!大家可能覺得我講話沒什麼公信力?那我們來聽聽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說什麼:加密貨幣聽起來就像是投機泡沫,甚至可說是「龐氏騙局(Ponzi scheme)」,能撐得了這麼多年還沒垮靠的就是「傑出的話術」,鼓吹者擅長用艱澀難懂的科技術語,說服自己和別人相信這是「一種革命性的新技術」,然而至今卻還找不到任何令人信服的用途,克魯曼對加密幣存疑,但不會一口咬定崩盤在即。

有沒有發現克魯曼今天說的話,和我一年多來所說的似曾相識?他是經濟學家都能看穿這種把戲,但是當這些聰明的人拿科技術語唬弄他的時候,他肯定還是招架不住,因此為什麼我一直說「跨領域科技教育」很重要,如何讓經濟學家懂這些科技術語是我的專長,我現在該做的是聯絡他,教他了解這些「創新」的金融科技,下回再想用科技術語唬弄他就更難了!

哦!對了!一定又有些人想和我說:「克魯曼他年紀大了,比特幣,這種高級貨,他當然不認識!」對嗎?

作者為台大電機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不,克魯曼跟海耶克比年紀,那是年輕人,海耶克也是197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但是海耶克提早64年預測到人民的貨幣的到來。

60年前的比特幣人:諾貝爾經濟學家 Friedrich Haye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tHO3cylCRM


在1984年的一次採訪中,Friedrich Hayek(佛烈德利赫·海耶克-英國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哲學家,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有段名言:"在我們將它從政府手上奪回之前,我認為我們永遠不會再能擁有好的貨幣,我們不能將它猛暴地從政府手上奪走,我們能做的只有偷偷用一些迂迴的方式導入政府無法阻擋的事物。" 而且,在自由市場貨幣體系一書中,Friedrich Hayek指出"政府對發行貨幣的壟斷不僅剝奪了我們的優良貨幣,同時也剝奪了我們尋求何謂優良貨幣過程的唯一途徑,我們甚至不完全知道我們想要哪些確切的特質…因為我們從來不被允許去試驗與探索,我們從來不被給予機會去了解最好的那種貨幣會是怎樣的。"

克魯曼我想用這個影片送給他https://youtu.be/HkHHY9HuUIY

克魯曼是新凱恩斯學派的代表,這個學派主張要政府干預經濟,跟比特幣這種概念完全是背道而馳的,這麼說好了:他只可能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他沒有深入了解比特幣,而是根據自己長久以來的學識來做判斷,因為兩者是互斥的,您想他會選擇相信哪一方?第二種:他真的有了解比特幣背後的意義,但是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畢竟他一承認的話,他一輩子的成就就瞬間灰飛煙滅了。這不是只有克魯曼這樣,末日博士魯比尼、巴菲特以及他的搭檔查理芒格,都是這一類型的代表人物。還有很多人啦,不勝枚舉。比特幣是跟海耶克的經濟理論一致的,但是海耶克學派不被現在的政府體制認可。這部分牽涉範圍很大,簡單說:不是一個名人簡單幾句話我就要照單全收,還是要做足功課。

這部影片也有談到經濟學家為何都反對比特幣,這個理由不一定正確,但是你也無法證明他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AD87voq-OU

最後做個總結:

寫這些是希望大家能有多元的觸角接觸了解比特幣,讀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我都接受。如果曲博士願意繼續交流,非常歡迎,如有冒犯,請見諒,這不是我的本意。我是蠻佩服Ray Dalio,他多年前發表看法認為比特幣就是龐氏騙局,後來因為深入了解,自己承認他是門外漢還在學習,如有誤解的地方希望有人點出。最近則是直接說出他已經買入比特幣。相關新聞很多,我僅舉兩個。我自己也還是不間斷學習比特幣多方面的特質,而不是用自己的第一結論來做判斷。(可參考first conclusion bias

https://www.yicai.com/news/101061342.html

https://www.chainnews.com/zh-hant/articles/265971786117.htm

最後分享這段話,激勵有些買比特幣暫時被套牢的讀者,要有耐心。

翻譯自 @sophiamzaller

別看 #Bitcoin 的歷史高點 — 看看它每年的最低點:

2011: $0.30

2012: $4

2013: $65

2014: $200

2015: $185

2016: $365

2017: $780

2018: $3,200

2019: $3,400

2020: $4,000

2021: $28,000

當陷入困惑時,放大你的格局!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比特幣挖礦對環境是淨正向的

 https://twitter.com/yassineark/status/1360343382556483587?s=21

文章出處如上

1/ Bitcoin critics continue to assert that mining is wasteful and disproportionately damaging to the environment. 


Contrary to consensus thinking, we believe the impact of bitcoin mining is a net positive for the environment.

比特幣批評者持續宣稱採礦是浪費能源並對環境造成遠大於收益的破壞。

與這種思維相反,我們相信比特幣採礦對環境的影響是純正向的。


Here's why:

原因如下

2 /首先,工作量證明挖礦對比特幣至關重要。在比特幣網絡中,可信度受到計算的保護,而挖礦使比特幣具有協調信任和促進價值轉移的能力,而無需依賴集中的權限。


3 /生產比特幣的成本高昂是其價值的基礎。


與美元不同,比特幣不能用鍵盤按鍵來打印。


相反,它將廉價的滯留能源的輸出轉換為具有貨幣價值的東西。


4/ Even so, Bitcoin’s energy consumption is trivial compared to legacy financial systems. As measured by electricity costs alone, Bitcoin is much more efficient than traditional banking and gold mining on a global scale.

4 /即使這樣,與傳統金融系統相比,比特幣的能源消耗卻微不足道。僅用電費來衡量,在全球範圍內,比特幣的效率要比傳統銀行和金礦開採高得多。


5/ Traditional banking consumes 2.34 B GJ/yr and gold mining 500 M GJ/yr, while Bitcoin consumes 184 M GJ/yr.


Additionally, Bitcoin mining’s estimated $ cost / GJ expended is 40x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banking and 10x more efficient than that of gold mining.

5 /傳統銀行每年消耗2.34 B GJ,黃金開採每年500 M GJ,而比特幣每年消耗184 M GJ。


此外,比特幣採礦估計的每GJ成本,比傳統銀行業務有效率40倍以上,比黃金采礦有效率10倍以上。


6/ Another common mistake energy detractors make is to naively extrapolate Bitcoin’s energy consumption to the equivalent CO2 emissions. What matters is the type of energy source being used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6 /能源誹謗者犯的另一個常見錯誤是,天真的將比特幣的能源消耗推斷為等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重要的是用於發電的能源類型。


7/ In reality, renewables account for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bitcoin’s energy mix. In the search for the cheapest form of electricity, miners flock to regions offering a glut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 unlocking stranded energy assets.

7 /實際上,可再生能源在比特幣能源結構中所佔比例最大。在尋找最廉價的電力形式時,礦工們湧向提供大量可再生電力的地區,從而釋放了處於困境的能源資產。

https://www.coindesk.com/the-last-word-on-bitcoins-energy-consumption


8/ In some instances, Bitcoin mining is even help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consuming methane that would have been leaked into the atmosphere via flaring.

8 /在某些情況下,比特幣開採會通過消耗甲烷,避免去燃燒洩漏到大氣中的甲烷,這樣甚至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9/ "That energy would have been wasted, as is evidenced by the existence of flare stacks. That gas is flared because it can't be brought to market. Bitcoin miners are incentivized to show up and consume that wasted energy."

- @martybent

9 /“這種能源本來就被浪費掉了,正如火炬煙囪的存在所證明的那樣。這種天然氣被點燃是因為無法將其推向市場。激勵比特幣礦工出現並消耗掉這種浪費的能源。”


10/ "If Bitcoin ends up being worth substantially more in the future Bitcoin’s energy expenditure may end up looking rather cheap in the final analysis." - @nic__carter

10 /“如果最終比特幣最終價值更高,那麼最終分析中比特幣的能源支出可能看起來相當便宜。” 


11/ Coins only need to be issued once. And it’s better for the planet that they be issued when the coin price was low, and the electricity expended to extract them was commensurately low.

11 /硬幣只需要發行一次。而且對於地球來說,最好在硬幣價格低時發行它們,並且提取它們所消耗的電力也就相應地低。


12/ In summary, Bitcoin does not waste energy.


It is clear that because Bitcoin’s footprint is so easy to quantify, it is singled out for special treatment.

12 /總之,比特幣不會浪費能源。


顯然,由於比特幣的足跡很容易量化,因此它被特別選中。

https://unchained-capital.com/blog/bitcoin-does-not-waste-energy/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bitcoin’s energy consumption is generated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Bitcoin will spur innov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 resources.

Bitcoin consumes energy that is otherwise wasted, if not, flared into the atmosphere.

Bitcoin consumes only the energy that the free market will bear at a free market rate.

Bitcoin consumes energy resources that would otherwise not be economic to develop.

The nature of bitcoin energy demand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ergy grids.

比特币很大一部分能源消耗来自可再生资源。

比特币将刺激可再生能源技术和资源开发的创新。

比特币消耗的能源,大都是沒有太多開發價值。如果不利用,就会浪费到大气中。

比特币只消耗自由市场以自由市场速度承受的能量。

比特币消耗的能源,大多是开发起来不经济的。

比特币能源需求的本质将提高能源网的效率。



回到基本面:Satoshi如何設計比特幣以抵禦審查

 原文出處:https://bitcoinpasada.medium.com/back-to-basics-how-satoshi-designed-bitcoin-for-censor-resistance-fb00b795b35b

比特幣帕薩達   15分鐘閱讀


TL;DR:加密網絡需要速度限制,以確保抗審查性,這是比特幣網絡的特性,使其有別於所有其他計算機網絡。中本聰(Satoshi)的網絡設計選擇適合實現此特性,並且在基礎層上不可能進行基本的擴容改進。比特幣正在通過一種名為閃電網絡的經濟優化擴容解決方案進行擴展。

工作量證明允許任何有計算能力的人擔任分類帳編寫員,從而支持抗審查。權益證明(PoS)對於創建具有硬上限代幣供應的抗審查網絡來說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只有擁有底層代幣的人才能寫入分類帳,這使得集中化問題不可避免。


介紹


許多新進入加密領域的人發現自己被各種項目所吸引,每個項目都承諾在某些基本方面優於比特幣。當然,這種索賠對任何此類項目的生命週期都是必要的,否則其存在理由從一開始就無效。

本文精確地解釋了為什麼實際上不可能對比特幣的基本網絡設計功能進行有意義的改進。

比特幣的速度經常受到批評或質疑。 “每秒只有七筆交易”他們說。大多數替代項目的“根本性改進”主張都基於其“可擴展性”主張即允許每秒在其網絡上進行大量交易(TPS)的能力。因此,讓我們開始在這裡挖掘,並闡明為什麼比特幣現在是並且將繼續是加密網絡無可爭議的擁護者。


為了了解中本聰的設計選擇,我們必須問自己這一切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中本聰創造比特幣的目的是什麼?是什麼讓比特幣變得特別,或者是什麼讓它與眾不同,或者與所有其他計算機網絡不同?簡單的答案是,比特幣是抗審查的。這意味著包括國家行為者在內的任何行為者都很難阻止訪問網絡或完全停止網絡的運行(作者認為現階段是不可能的)。


中本聰之所以想發展這樣一個網絡,為什麼很多人看重抗審查的屬性,超出了本文的範圍。但只需說,抗審查是比特幣在任何方面真正特別的唯一原因。拿走那一個特性,剩下的就變成了一個沒有實際意義的地方。可以說,抗審查確實是比特幣唯一有趣的功能,唯一讓我們關心的東西。現在讓我們看看中本聰是如何解開抗審查問題的。


實現抗審查


中本聰意識到,抗審查的關鍵在於讓任何想要直接訪問網絡的人都能這樣做——自己驗證通過網絡傳輸的信息。重要的是,這包括核實硬幣的總供應量,並且沒有發生雙重支出(雙花)。只有創建一個系統,使任何希望自己核實這些信息的人都能確保貨幣和支出政策保持不變。


因此,問題實際上變成了如何確保任何希望的人都能訪問此類信息的問題,這是能夠驗證其準確性的先決條件。從這裡我們開始看到,中本聰引入比特幣的“限速”的重要性。通過限制網絡上運行的節點可以傳輸的待驗證信息量,每個參與者都可以確保他們對網絡狀態有完整和準確的視圖(view)。

因此,這確實是我們理解的第一個關鍵點:任何分佈式帳本技術或加密網絡,如果想要實現中本聰設想的抗審查類型,都必須有速度限制。原因很清楚:如果網絡周圍發送的信息太多,需要驗證,那麼單個節點在接收和處理該信息方面將承擔更大的負擔。要嘛他們的網絡連接必須更快,要嘛他們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要嘛他們需要更多的存儲空間——或者是這三者的結合。因此,通過限製網絡(以及隨後的處理和存儲)要求,中本聰試圖最大限度地增加能夠直接參與網絡的人數——從而增強抗審查。


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如果我們決定“擴展”任何加密網絡的第1層會發生什麼事?事實上,設計任何分佈式帳本技術(DLT)的第一步是選擇帶寬限制。在比特幣中,這個限制大約是每10分鐘2.5MB(megabytes)。如果你想提高這個速度限制,你可以選擇增加塊的大小,或者塊的頻率,或者兩者都增加。例如,您可以選擇每10分鐘25MB的區塊,或每分鐘2.5MB的區塊。就我們而言,這些是等效的速度限制。或者你可以選擇每秒1G的區塊。聽起來不錯,對吧?想一想所有可以適用於如此大而頻繁的區塊的待驗證信息!與比特幣相比,這樣一個網絡的最大吞吐量將非常高。但這樣的網絡會抗審查嗎?答案是,當您擴展網絡需求時,您必然會提高參與者的必備條件(成本)。如果您需要1Gb互聯網連接速度,很明顯,大多數人將無法直接參與驗證網絡活動。

隨著運行節點成本的增加,您實際上開始損害網絡的抗審查屬性。你實際上正在減少去中心化。另一種思考方式是考慮谷歌的網絡模型。谷歌能夠處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信息,但它非常集中。由於運行谷歌節點的成本極高,沒有個人能夠在家中運行“谷歌節點”來驗證在谷歌網絡上所做的工作。


可能替代速度限制的經濟學(經濟情況)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速度限制在實現抗審查方面的作用,讓我們仔細看看中本聰的具體設計選擇,並捫心自問中本聰是否選擇了可接受的速度限制。是否可以選擇一個不同的速度限制,既可以有意義的方式擴展第1層加密網絡,並在不損害抗審查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探索區塊空間市場的經濟學,或者當加密網絡擁堵時,稀缺區塊空間市場會發展起來。

讓我們首先問一個問題:“設計者可以選擇哪種速度限制,比比特幣當前產品提供有意義的吞吐量優勢?”作者認為沒有速度限制可以帶來有意義的好處。原因是:比特幣旨在成為全球經濟的結算層。有80億人加上計算機,以及所有其他可能的機器經濟參與者,根本沒有速度限制可以選擇,允許世界經濟交易的很大一部分在第1層加密網絡上進行,同時保持抗審查。


換句話說:在您自己的家中,您無法處理世界上所有的經濟交流。我希望這一點要弄清楚。是的,在全球加密網絡的底層將每秒傳輸次數(TPS)增加到100、1000甚至1萬TPS方面,可能會提供一些邊際好處。但是,這種速度沒有意義,因為它們仍然無法為世界經濟運行者提供同時進入該底層的機會。與任何特定時刻世界各地發生的交易總額相比,1萬TPS基本上什麼都不是。從這種在全球範圍內運營的網絡的用戶的角度來看,它的功能等同於比特幣臭名昭著的“7TPS”。


我們可以通過查看訪問比特幣的總費用與我們假設的超快網絡相比來擴展這一分析。要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在全球採用場景中,相對於稀缺區塊空間的總需求而言,這兩個網絡只提供極其稀缺的區塊空間。從經濟上講,這兩種情況的唯一區別是,每10分鐘速度限制為1GB的比特幣中的每筆交易費用將比我們假設的一萬個TPS網絡要高——但無論哪種情況,區塊空間市場都存在。也就是說,在全球範圍內運行時,兩個網絡都會發現自己擁堵。


我個人的猜測是,這兩個市場的規模將相對接近,因為費用取決於相對於可用區塊空間的總需求的稀缺性。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理論上,如果你能將人類經濟互動的全部總和歸入第1層,那麼是的,這樣的網絡將是無價的。但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這樣一個網絡將無法抗審查


我在這裡提出的論點是,在保持抗審查方面,您可能選擇的任何潛在吞吐量目標,都必然會產生與比特幣當前形式的類似大小區塊空間市場。所以這是一次XX(wash)!這就是為什麼中本聰的早期決定如此棘手的原因。它們不僅有效,而且與他或其他人今天可能做出的任何其他可能的網絡設計選擇相比,它們“足夠好”。沒有人使用比特幣分岔來消除區塊空間市場,同時保護了抗審查性,這一事實是這一理論猜想的經驗證據。事實上,2017年的分岔大戰表明,比特幣用戶將抗審查放在首位,並了解 費用是比特幣安全的必要(也是合理的!)方面。

我現在來談談分片,以進一步闡明比特幣區塊空間市場的動態,以及為什麼“7TPS”真的足夠了。


分片的經濟極限


最常見的是,人們在擴展第1層的背景下談論分片。在這種情況下,分片是“拆分”加密網絡的想法,以便任何給定的單個節點只處理網絡周圍傳遞的總信息量的特定子集。關鍵想法是,在需要處理的特定信息集中,節點之間總是有一些重疊,以確保沒有人能夠作弊——因為如果有人作弊,他們的“鄰居”會看到它,並拒絕錯誤的交易。


這聽起來不錯,但如果你仔細觀察這個分片的願景,你會發現它並不提供真正“無限”的擴展。原因是經濟性。當您想進一步穿越分片空間時,您將需要支付“跨分片路由費用”。由於中介節點運營商有自己的速度限制要求需要考慮,因此在擁堵的網絡中優先通過分片空間發送交易將產生相關成本。因此,任何單個參與者都可以訪問的分片空間的大小都受到這種移動成本的限制。您希望旅行得越遠,您的交易中因此類旅行費用而消耗的比例就越大。從理論上講,我們可以創建一個“無邊無際”(boundless)的分片空間,但由於我在這裡概述的經濟限制,仍然必須應對這樣一個事實,即所有用戶都無法訪問整個空間。因此,最終,第1層分片網絡導致網絡難以分叉到單獨的經濟區域。失去了全球共識的所有外表


經濟優化的擴容


現在我轉向閃電網絡(LN),通常將其稱為比特幣的“第2層”擴容解決方案實際上,可以將LN視為分片的一種形式!本質上,用戶沒有建立具有邊界和定義節點集和要驗證信息的“僵化的(rigid”分片,而是自己選擇他們希望經常與哪些其他經濟參與者互動,然後這兩個用戶在閃電網絡上監控他們的特定“通道”。閃電網絡內建立的“分片空間”根據資源最有效利用而有機地增長。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需求,可以自由地與任何他們想要的鄰居進行交互,而不是強迫節點與他們很少做生意的鄰居互動(如僵化的第1層分片解決方案)。這種形式的分片還有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在全局共識層之外完成,從而使網絡參與者永遠不會失去他們對網絡的全局視野。與第1層分片解決方案會損害全局視角並由此帶來風險不同,LNP/BP(閃電網絡協議/比特幣協議)用戶始終可以驗證第1層比特幣共識規則是否按預期得到遵守。全球經濟的覆蓋範圍總是通過第一層互動來確保。


因此,正如第1層分片解決方案有旅行費一樣,LN也有路由費。現在我們有了第1層區塊空間市場,還有LN路由市場。探索這兩個市場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有益的。在LNP/BP中,如果有人轉移大量資金,則可以選擇在鏈上轉移。但隨著區塊變得擁擠和費用上升,人們可能會選擇將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轉移到LN,從而減輕基礎層的費用壓力。因此,隨著對稀缺的第一層區塊空間的需求減少,訪問它所需的費用也隨之減少。因此,根據用戶對其資源最有效使用的決定,費用在兩個市場之間來回波動,您最終會得到一個自然的平衡。


執行速度限制


因此,現在我們進入與當前討論相關的最後一個“回歸基本”問題。我們已經表明,擴容第1層既不理想也不可行,並且比特幣的設計選擇就足夠了。但中本聰選擇的Sybil保護機制,工作證明(Proof of Work)又如何呢?第一:什麼是Sybil保護機制? Sybil保護機制實際上可以確保遵守速度限制


必須有某種方法來實際限制網絡中傳遞的信息量,否則速度限制是沒有意義的。在這裡,中本聰面臨著一個當代人中很多人都熟悉的問題。以前(以及後來的)提供Sybil保護的嘗試都圍繞著可信身份(例如David Chaum’s ecash)。我們可能只需選擇一個人,從希望發送交易的用戶那裡收集所有交易信息。然後,該人決定應將哪組更有限的信息發回所有用戶進行驗證。當然,這樣的過程根本不是去中心化的。你可能會想,“好吧,我們只需要擴大簽名者的集合,這樣就不會出現單點故障。”這聽起來可能是一種改進,但同樣,解決方案最終是一個值得信賴的解決方案,因此,它不具有抗審查性。


這種解決方案之所以值得信任,是因為它需要身份,這些身份必須包含在網絡內部。例如,這可以採取硬編碼公鑰列表hard-coded list of public keys)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簽署這些區塊的身份存在於網絡內部——鑑於其物理數量有限,不難看出審查制度是一種真正的風險。審查員可以接管簽名者的網絡身份,而用戶則是最明智的選擇


了解Sybil保護機制的關鍵是,為了限制誰能夠寫入分類帳(ledger),它們需要將“分類帳作者選擇過程”與某些稀缺資源綁定在一起。在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中,這種稀缺的資源是身份。在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中,它是能量。如果沒有與稀缺資源的鏈接,根本無法實現Sybil保護。


因此,中本聰創建無需信任的Sybil保護機制的解決方案是將選擇過程完全移到網絡外部。通過選擇過程,我指的是選擇哪些信息將轉發給所有節點進行驗證的操作。對此進行思考的另一種方式是說,中本聰從比特幣的Sybil保護機制中完全消除了身份。


工作量證明的真正天才在於將選擇過程與能源聯結在一起,能源本身是一種稀缺的資源,但完全存在於加密網絡之外。通過工作量證明要求,採礦過程是“黑盒子”。工作量證明確保任何具有計算能力的人都可以平等地擔任我們可能所說的“分類帳編寫者”,或者能夠查看網絡中傳遞的大量信息(以比特幣的話來說是存儲在mempool中),決定如何解析它(通常通過選擇費用最高的交易),然後在網絡上傳遞較小的信息集(區塊)以進行驗證


權益(Staking)和權力集中化


那麼,當前著名的實現中的股權證明有什麼問題?當然,問題很多。Andrew Poelstra 很好地描述了根本的nothing at stake問題。但就本次討論而言,我想重點談談權益(staking)的經濟學及其對權力集中的影響。

本質上,當代PoS解決方案所做的是將所有權益系統的“可信身份”方面分發給代幣持有人本人。理論上這聽起來不錯,因為可能有成千上萬的代幣持有者持有“權益”,並從事“分類帳書寫”。但在實踐中,問題如下:不同於PoW對所有具有計算能力的人開放(世界各地的被浪費掉的能源非常豐富),P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只向那些有代幣的人開放。由於您擁有的代幣越多,您獲得的獎勵就越多,因此系統正在集中化。


從技術上講,權益系統不需要集中化,而僅在允許永久性通貨膨脹的特定情況下才需要集中化。隨著通貨膨脹,可以將新硬幣分配給我們希望不受現有抵押者stakers控制的身份。(但這種希望本身顯然有問題。)然而,如果我們引入一個象徵性的硬上限,集中化的事實就變得非常清楚:現有抵押者(stakers)獲得的回報與其抵押成正比,這意味著抵押越大,獎勵佔總抵押的比例越大,這種情況最終導致對所有抵押和獎勵的寡頭壟斷或壟斷控制。因此,如果沒有通貨膨脹,集中化的壓力就一直存在。此外,這種寡頭壟斷或發行新鑄造代幣的單一用戶將啟動Cintillon效應。


一些競爭項目設計了花哨的機制,來緩解這個問題。通常,這些圍繞著投票給各種分類帳作者,以避免將所有獎勵都給“最高層”的人。但最終,這種機制只會混淆根本問題,充其量只會拖延不可避免的問題。拆分和池分是利益相關者可以利用這兩種策略來規避控制給定利益相關者可以獲得多少獎勵佔總數比例的嘗試。拆分是指單個用戶在多個網絡身份上拆分其抵押,而池是多個用戶聯合起來並集中資源以獲得額外的抵押獎勵。這些策略有效地使所有抵押獎勵計劃變得線性化,並說明了為什麼抵押(權益)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集中。同樣,這就是為什麼工作量證明對於抗審查是必要的——它完全消除了網絡中的身份——從而將Sybil保護變成了一個遊戲,其Pareto的結果由共同的激勵而不是相反的激勵決定的shared incentives rather than opposing ones


結論


所以你到這裡了。在本文中,我從網絡角度闡述了比特幣抗審查的理論基礎。中本聰讓比特幣變慢的解決方案、無需身份(identity-less)的工作量證明的Sybil保護機制,以及一套強大的社會激勵措施,共同支持比特幣的抗審查。加密網絡的設計和功能方面肯定比這裡討論的要多得多,但我在本文中的目的是從網絡角度深入了解比特幣滴答作響的最基本方面。我希望這一討論使讀者對為什麼沒有競爭對手有希望取代比特幣作為主導的加密網絡有更清晰的了解。是的,比特幣的底層很慢,但速度很慢是有原因的!


請注意,我只關注比特幣的網絡方面,沒有觸及比特幣為什麼是好錢的貨幣理論,也沒有觸及其貨幣網絡效應對競爭貨幣和代幣的影響。其他人對此可能已經說得夠多了——但只需說,比特幣採用的“社會方面”(social side)也非常有趣,也是比特幣成功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也沒有討論占主導地位(有較多的算力)和少數的(較少的算力)PoW鏈的經濟學,這個問題可能一直在一些讀者的腦海中。簡而言之,我的評論是,由於比特幣具有貨幣網絡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在整個PoW經濟中佔據更大的份額。其他基於PoW的加密網絡可能會在短期內因炒作週期而獲得一些哈希算力,但沒有貨幣網絡效應(金錢是大多數遊戲的贏家),它們很容易受到哈希算力不足來維護網絡安全的長期安全風險的影響。


我還認為,渠道工廠(channel factories)是擴展閃電網絡(Lightning Network)的基本技術元素,這一發展必將及時到來。

總而言之,沒有任何加密網絡能夠以任何有意義或根本的方式宣稱已經改進了比特幣的設計沒有可以提供足夠的抗審查同時也可以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擴展第1層的權衡的集合。從根本上講,在長期而言任何依賴身份的Sybil解決方案都無法承諾在不放棄去中心化的情況下提供有上限的幣供應。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中本聰在最初的設計中做出了合適和可接受的選擇。沒有人會說它們是完美或理想的,但它們的選擇足以讓比特幣自給自足並達到今天。


朝著我們美麗的比特幣未來前進!


感謝 Max Hillebrand 的有益評論,這有助於完善本文中提出的一些論點。

精選文章

令人毛骨悚然的克魯曼凱因斯騙局Creepy Krugman's Keynesian Con

  馬修·克拉特討論了保羅·克魯曼對互聯網和比特幣的不准確預測,以及他對中央計劃 經濟 的倡導。 [00: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PbIQUp2NM&t=4 ) 保羅·克魯曼在經濟學方面的可疑記錄 [01:21...

熱門文章